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7:26    次浏览
最近想必大家都被一则重磅新闻刷屏了 什么?年收入12万就成了高收入群体?还要多缴税? 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,有网友就表示了一百个不情愿,万万没想到,自己竟然是高收入群体: 也有网友比较理性,简单算了一笔账, 那么,我们也来算一下,一个三口之家在宁波生活,有房无车还房贷,一年要赚多少钱才能生存?每月房贷至少3000、水电煤250、电话费200、学校好点的800、伙食费2000、上班成本(交通+吃饭)1540,一个月共7790,一年下来约为93480。前面还是固定支出,另加购买三个人的衣服、洗漱护肤用品,还有人情费、旅游、家电修理或换新、看病等等也在2-3万之间。你看,如果想稍微过点有质量的生活,轻松突破12万“不是梦”。别笑!上周末小伙伴们难道没有被个税改革刷屏吗?新闻是这么播的:近日,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要求,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,发挥收入调节功能,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,堵塞非正规收入渠道。之前已有媒体披露,业界对个税改革将分短、中、长期三个阶段“渐进式”改革。其中,短、中期要求对年应税所得12万元及以上或者收入来源多元化的纳税人实施综合计征。这意味着年入12万元的人群可能将是税务机关未来加大税收调节的重点对象。一时间,如何界定高收入者成为舆论热点。12万就被称“高收入群体”,你还笑得出来吗?为何“12万”会成为焦点词汇?“年所得12万元”曾被普遍视为高收入者界定标准。它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,个人所得税11个所得项目的金额(扣除“三费一金”后)合计达到或超过12万元。比如上班族甲2016年工资薪金所得为10万,其中缴纳“三险一金”10000元,出售房产转让所得为10万元,均已扣缴税款。那么甲2016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为19万元,超过了12万元的界线,就被列入“高收入群体”。早在2006年,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纳税,标准之一正是个人年收入12万元以上。2010年,国家税务总局再度发文称,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,是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重要措施。但目前中国官方并没有明确的收入划分标准,因此,对于当前年收入12万仍属于高收入者的界定标准仍然存疑。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15年我省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63元,离12万元的“高收入标准”还有不小差距。 而阿拉宁波2016春季平均薪酬7122元,这样算一下年度平均薪酬为85464元,远远被“12万”甩在脑后。而且,这还只是平均工资。“年入12万”大中小城市感受各不同以宁波为例,年薪10万+的白领其实已非常普遍,把高收入标准设在12万元,恐怕会让很多被“高收入阶层”的白领们承担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匹配的过高税收。要知道,2015年宁波平均房价为13422元/㎡!另外,从全国来看,年收入12万元是不低,但在大城市,却可能连中产都不一定算得上。俗话说“富人一口,穷人一斗”。虽然同为“高收入群体”,在京沪打拼的白领月薪过万的人数看似不少,但他们生活压力大,还要背负沉重的税负和通胀压力,只能勉强挣扎在城市基本的生存线上,怎么能跟那些手里几套房、年入千万的人相比?因此,个税征收应当根据某一阶层的实际生活负担来定,而不是仅仅根据工资高低来定。毕竟个税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因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,体现社会公平。但高收入定的标准太低,就会扩大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,使这些地区的“扩中”受到影响。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呈现出多元化和隐形化的特征。而个税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明显滞后于这种收入格局变化,相关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和问题,使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。因此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,建立稳定的“橄榄形社会”,需要大幅提升高收入的标准线,对中等收入阶层给予更大的政策宽容。在这个过程中,谨防误伤中产。不过,要实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目标,还需要做不少基础工作,尤其是收集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。《意见》也提出,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。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利用的前提下,多渠道、多层级归集居民和非居民个人的收入、财产等相关信息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创新收入监测方式方法,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《意见》中还出现了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,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”的要求。特别考虑到,伴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高涨,普通劳动者本就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压力。希望《意见》的实施能够真切为中等收入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减负效果。不过,今日下午16时许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对“年收入12万元是高收入人群”这一说法进行辟谣↓↓↓ 你缴了多少税?不管收入高低,人人都是纳税人,只要你活着,你就在缴税;哪怕乞丐,只要你消费,你就在纳税。那么问题来了,我们究竟缴了多少税呢?来看看搜狐财经这份图片分析。还有一张图,换个角度感受下…… 来源:浙里宁波综合央视财经、央广新闻、搜狐财经、腾讯财经 、新京报、浙江统计信息网、杭州日报等整理发布编辑:竺佳